小故事特蒐-檔案羅密歐

檔案羅密歐

1989年的某一天,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統一,昔日的國安部檔案由高克機構接手,隱藏的秘密瞬間被晾了出來,曬在太陽下……。於是,1992年,英國人提摩西‧賈頓愛許,走進高克機構,拿到了自己的那份文件,代號羅密歐。……

◎作者:陳品竹,摘錄自《檔案的故事》
(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1),頁51-54。

何內克主政下的德意志民主共合國,通稱東德,是個間諜遊戲的戰場。這遊戲由國安部主導,吸納十幾萬個面目尋常的線民,觀察旁人的行蹤、記錄其談話,並揣摩其意識形態,思想意念,然後將這一切化為白紙黑字,按次編碼,歸類存檔。


1989年的某一天,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統一,昔日的國安部檔案由高克機構接手,隱藏的秘密瞬間被晾了出來,曬在太陽下.......。於是,1992年,英國人提摩西‧賈頓愛許,走進高克機構,拿到了自己的那份文件,代號羅密歐。


1978年的他是個牛津大學研究生,為了尋找關於納粹德國的資料,往來於東西德,卻被捲進了這場遊戲,歷史研究者於是成為歷史檔案的一部分。十多年後,檔案回到了他的手裡,四十多歲的史學者讀著自己的過往,許多消散的記憶,動人的場景,復出現在他的眼前,而檔案中冰冷客觀的描述,也與他的回憶中,感覺豐富而主觀的畫面成為有趣的對照。他心中起了個念頭,想重建這一段過去,也想知道這些人的想法 --這些曾經與他交遊往來,又密報他行蹤思想的朋友。於是,就這樣開啟了一項號稱是「個人情治檔案歷史重建」的研究。


再一次,他回到這塊土地,往來反覆,急駛在熟悉的公路上,尋找參與了那段歷史的人們,和他們說話,想知道他們如何成為一個線民,如今又怎麼看待自己的過往。此外,他也設法調出這些人的檔案,探索他們與國安部搭上關係的線索,並閱讀他們的故事,對照他們所匯報的。如此交相錯雜,一個個不同的生命形象就此顯影出來。


或是源於恐懼,或是發自於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又或是為了利益交換,而更多的是揉合了這許多成分,使得一個人進入了線民的工作,之後一次又一次與上層的接觸,接受指示,匯報觀察紀錄,更會漸漸地引人偏離了原本堅持的尺度,越講越多......,同時,不安與羞愧也隨之模糊而麻痺。然而不同的人總呈現不同的應對之道,有的就總是交上一堆社論,來取代那些密報內容。


然而不論是誰,當面對著作者時,總顯得不知所措。自己說過的話就在對方手裡,證據確鑿,一點一劃也不得塗抹。此時,不管想用甚麼來合理自己,總是語塞。無論是社會主義的理想,還是自己遭到國安部威脅的痛苦,都似乎無法作為堂皇的理由。密報當時的道德模糊感,在此時被瞬間敲開,像是重新認識自己作為的意義,愧疚與不安縈繞著他們,難以平息。


除了重訪這些當事人,賈頓愛許更思索檔案開放所帶來的,對於人與人的關係的衝擊。就像當他發現他所敬重的R太太密告他的事實後,他不可能再回到從前的感情。打開檔案一方面開啟了真相,但是同時卻讓從前真實的感情,共同的愉快回憶,被鎖入了不信任的黑盒子。


然而,無論如何,他仍然相信,開放檔案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面對歷史的最好方式。在2000年來台時,他便如此談到:你可以忘記它;或者,你也可以有審判、賠償;或者你可以進行整肅,而還有第四種方式,我稱之為「歷史的教訓」,你打開檔案、打開所有的公文,也許你可以有一個專屬的委員會,然後讓這些檔案被公開,從報紙、廣播、電視,讓大眾知道,而讓民眾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承認這些過去,我個人認為,最後的這一種方法,也是最好的一種方法 ,因為民眾能夠選擇他自己是否要面對過去。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