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瑰寶-中華航空:從軍事化管理到以客為尊經營

中華航空:從軍事化管理到以客為尊經營

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內中華航空公司飛機一景
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內中華航空公司飛機一景
案名:國建六年計畫、捷運、北二高、石化工業、機場
檔號:0065/2026/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民國48年12月16日,中華航空公司(下稱華航)正式對外營業,以1架編號B-150的PBY-5A水陸二用機自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後抵達日月潭,完成首航。華航發展至今,旗下轄數間子公司,擁有波音、空中巴士等各型航機,航點遍布全球,已成為頗具規模的航空公司。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華航發展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科員 王嘉斌

交通運輸是國家發展中極重要的一環,我國屬海島型國家,航空運輸更顯重要。在政府尚未遷臺前,於大陸地區有兩家航空公司,以及一空運隊。分別為歐亞航空公司(中德合資,後改組為中央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中美合資)及民航空運隊(Civil Air Transport,下稱C.A.T,由陳納德將軍主持)。抗戰勝利後,國內水陸交通尚未恢復,該兩航空公司及民航空運隊肩負遷運及聯絡交通重任。然而,民國(以下同)38年11月,該兩航空公司機師及員工基於市場考量等因素,於香港率XT-610、C46及C47機型共12架飛往大陸北平,使我國航空資源損失慘重,史稱「兩航事件」(圖1)。政府為避免損失繼續擴大,乃將該兩公司尚滯留在香港啟德機場的大批運輸機、配件等器材,全部轉讓予C.A.T接管(圖2)接管。於是,兩航事件後,真正隨政府來臺的只有C.A.T。

圖1 兩航事件經過
圖1 兩航事件經過
案名:駐港中國中央兩航空公司叛變案
檔號:0065/2026/1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 政府將中國、中央航空資產轉讓予民航空運隊
圖2 政府將中國、中央航空資產轉讓予民航空運隊
案名:其他-兩航公司叛變善後處理
檔號:0038/050105/014/0001/001
來源機關:交通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C.A.T於44年改組為「民航空運股份有限公司」,外資股份占50%,其背後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下稱C.I.A)支持,又引進美軍各型軍援機種的維修技術及美式管理,很快地主導我國遷臺初期的民航運輸業。除經營國內固定客、貨航線外,C.A.T也暗地裡支援美國非戰鬥性的運補工作。越戰爆發前,美國已開始在越南秘密進行敵後工作,政府為便於幕後協助美國,經與C.I.A商議後,決定成立航空公司作為掩護,此即為華航成立的背景。華航的成立,係由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主導,並由空軍總部情報署長衣復恩執行。成立之初,衣復恩曾建議三個名稱供蔣經國選擇:「中國航空公司」、「中華航空公司」、「華夏航空公司」,最終以「中華航空公司」作為定案,登記資本為新臺幣四十萬元整,職員約26名。其飛行器及飛行員均由我國空軍34中隊借調(即蝙蝠中隊),配有PBY水陸2用、C46運輸、PC-3等運輸機數架。48年12月16日,華航完成首航—臺北至日月潭包機,自該日起正式對外營業。另一方面,在美援背景下,當時美國在臺成立之「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U.S.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 MAAG.),對於華航租用飛行器材及借調人員亦有所協助,使其得以穩定成長。

華航成立後,除經營國內外定期及不定期客貨運輸、國外租機、飛機修護及其他航空在臺業務外,另一項重要任務為支援滇緬游擊隊及越戰。50年,華航承接C.A.T運送補給物資至寮國之業務(圖3),計畫代名為「北辰小組」,飛行航線為「臺北—香港—永珍」、「永珍—曼谷」。51年,華航又在越南西貢成立「南星辦事處」,承包C.I.A在越南叢林空投運輸及訓練南越特種部隊跳傘任務,計畫代名為「南星小組」。該二項計畫為華航帶來為數頗豐的收益,奠定日後發展的經濟基礎,得以逐漸獨立自主發展。然而,由於任務風險極高,華航前後殉職40多名職員,與折損近十餘架飛機,付出相當代價。

圖3 政府與寮國訂立航線協定
圖3 政府與寮國訂立航線協定
案名:中寮(寮國)空運臨時協定
檔號:0045/606.32/12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除了支援滇緬游擊隊及越戰外,華航亦積極拓展客運航線。華航甫成立時尚無固定的客運航線,至51年10月,華航在添購DC-3、DC-4、YS-11等飛機後,開闢首條定期國內航線「臺北—花蓮」,嗣後又陸續開闢「高雄—馬公」、「高雄—臺北—花蓮」等航線。此外,華航為突破C.A.T主導國內外航空市場的困境,亦謀求與其它國外航空公司合作機會(圖4),並努力開拓國際航線(圖5),終於在55年12月,開闢首條國際航線「臺北—西貢線」,且於翌年1月購進波音727,宣告進入噴射機時代。57年,華航為發展越洋航線,以美金2,050萬元向美國波音公司訂購波音707二架(圖6、圖7),自58年1月至59年2月間,增闢東京、大阪、香港、漢城、馬尼拉及中美越洋等航線,至此華航邁向新紀元。另一方面,華航主要的競爭對手C.A.T於53年至57年間接連發生數起空難,元氣大傷,爰於57年自行申請停辦國內外定期班機,華航遂逐漸取代C.A.T的主導地位,C.A.T最終於64年7月宣布解散。

圖4 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擬與華航技術合作
圖4 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擬與華航技術合作
案名:中寮(寮國)空運臨時協定
檔號:0045/606.32/12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華航獲准經營中越航線
圖5 華航獲准經營中越航線
案名:華航開闢國際航線
檔號:0054/31709/0004/001/040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華航獲准進購波音707
圖6 華航獲准進購波音707
案名:華航開闢國際航線
檔號:0054/31709/0004/001/050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7 華航波音707啟用
圖7 華航波音707啟用
案名:公路、機場、港口
檔號:0058/004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然而,在60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前開這些原與政府簽定航線協定的國家也陸續斷交,國際航權亦受影響,政府乃委由華航與各國經授權之航空公司諮商簽署航權協定,華航係當時國內唯一營運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自當扮演國際交流的橋樑,舉凡我國體育健兒遠征國際,凱旋歸國(圖8、圖9)、華僑回國參加國慶大典、受邀出國公演的表演團體(圖10)、外賓來訪(圖11),甚至協助越南難民來臺(圖12)等,皆靠華航接送往返。

圖8 榮獲世界冠軍的中華青少棒隊搭乘華航班機歸國
圖8 榮獲世界冠軍的中華青少棒隊搭乘華航班機歸國
案名:出國參加各種活動
檔號:0067/201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榮獲太平洋區少棒冠軍的七虎少棒隊搭乘華航班機凱旋歸國
圖9 榮獲太平洋區少棒冠軍的七虎少棒隊搭乘華航班機凱旋歸國
案名:體育活動(運動會、區運、棒球賽)
檔號:0060/0069/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0 赴美演出的中華民國國劇團搭乘華航班機歸國
圖10 赴美演出的中華民國國劇團搭乘華航班機歸國
案名:戲劇(國劇、平劇)、布袋戲、皮影戲
檔號:0060/009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遺孀搭乘華航班機來臺訪問
圖11 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遺孀搭乘華航班機來臺訪問
案名:東亞、中東、中美洲外交專輯
檔號:0055/0036/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2 政府派遣華航707專機運送中南半島難民來臺
圖12 政府派遣華航707專機運送中南半島難民來臺
案名:陸、海、空軍
檔號:0052/0049/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在過去戒嚴的時空背景下,國民出入境較受嚴格管控,華航空服員因職務關係,得以翱翔天際,是一令人稱羡的職業(圖13) 。但是,過去華航空服員除一般勤務,部分空服員於越戰末期,尚需冒著生命危險,隨機至越南西貢支援撤僑。64年4月,北越軍隊占領南越首都西貢。政府為使僑民免於戰火波及,緊急要求華航調度波音727客機及C47運輸機等三架加班機急飛越南西貢,空服長及空服組員亦參與此項任務。最後,這三架加班機皆安全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共計載運了2百多名的僑民,以及駐越大使館人員,圓滿完成任務。

圖13 身著旗袍的華航空服員服務乘客
圖13 身著旗袍的華航空服員服務乘客
案名:公路、機場、港口
檔號:0058/004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在進入60年代中期後,華航引進波音747機型(圖14),成為亞洲少數早期取得該機型的航空公司。此外,政府為加強國際民間交流,以及因應民間早日開放觀光護照的呼籲,終於在68年1月1日起,開放國人出國觀光。華航配合前開政策,提供旅客出境到入境一系列服務,包括代辦旅客出國前的簽證、預訂旅館,以及行程的安排等。解嚴後,政府開放我國人民赴大陸地區探親,由臺灣紅十字會(下稱紅十字會)負責執行相關業務(圖15)。開放後6個月內,湧現大量赴陸探親人潮,紅十字會登記人數高達14萬。每逢暑期,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經常湧入大量前往香港轉機的探親旅客卻無位候補;另外,香港啟德機場也經常有赴陸探親旅客,因未預訂回國機票,或因大陸班機延誤、路況不佳等因素,導致無法如期搭乘回國班機,進而滯留於機場數日之久情形。這批滯留旅客,有許多是年邁體弱,未曾有搭乘飛機出國經驗之榮民。對此,華航積極疏通,緩和緊張,並緊急加開航班,以疏運赴陸探親及滯港旅客。

圖14 華航747客機
圖14 華航747客機
案名:公路、機場、港口
檔號:0058/004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5 紅十字會辦理大陸探親手續服務
圖15 紅十字會辦理大陸探親手續服務
案名:親子活動、立法院議場外觀、區運、選舉活動
檔號:0084/0058/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華航於70年代初期完成環球航線(圖16)的目標後,我國又於76年開始進行開放天空政策,允許民間設立新的航空公司,先後有長榮航空公司、華航子公司華信航空公司及馬公航空公司成立。在此背景下,華航於77年由27位股東捐出股權,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82年,華航正式在臺灣證卷交易所掛牌買賣,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國際航空公司,從此走入民營化經營。回顧華航發展,其係由初期極具軍事色彩經營方式,逐漸轉變為民營化過程,華航的歷史,可謂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縮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豐富國家檔案,歡迎透過國家檔案資訊網,探尋華航發展的歷程。

圖16 臺灣新生報社長參加華航環球線首航
圖16 臺灣新生報社長參加華航環球線首航
案名:出國參加各種活動
檔號:0057/A028-1(3)/01
來源機關:台灣新生報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參考資料
  1. 王洸。《開國六十年交通史論》。臺北市:作者自印,民60。
  2. 林玉萍。《臺灣航空工業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臺北市:新銳文創,民100。
  3. 交通部等。《世紀交通─運輸重要檔案專題選輯》。臺北市:檔案管理局,民102。
  4. 衣復恩。《我的回憶》。臺北市: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民100。
  5. 曾建華。《風雨華航:華航從間諜公司崛起祕辛》。臺北市:臺灣壹傳媒,民91。
  6. 林佩莉。〈再現東方之龍:中華航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民106年
  7. 張源傑。〈開放天空政策對我國航空事業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法律研究所,民89年。
  8. 中華航空。〈公司沿革〉,https://www.china-airlines.com/tw/zh/about-us/history(民109年2月3日檢索)。
  9.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運輸專論 〉,https://www.caa.gov.tw/article.aspx?a=863&lang=1 (民109年2月3日檢索)。
  10. 維基百科。〈中華航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8%88%AA%E7%A9%BA(民109年2月3日檢索)。

本電子報所載國家檔案資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cc創用 3.0 臺灣授權條款釋出,同意授權予不特定之公眾以重製、散布、發行、編輯、改作、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之方式利用,以及創作衍生著作。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