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期
2024-02-16
檔案瑰寶
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高雄過港隧道的建設與通車


刊頭 高雄港過港隧道一景
案名:國建六年計畫、捷運淡水線、中國造船、高雄港、鯉魚潭水庫
檔號:0078/BN39/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員 陳怡行
1949年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視察高雄港時,對第一港口航道過於狹窄,指示應研究再開一個港口。至1960年代,全球船舶越來越大,吃水越來越深,第一港口受限先天條件,若再濬深,兩邊山體恐有坍塌風險(圖1),只能停留在水深11公尺處,限制巨輪的進出。高雄港務局基於營運的需要,決定在紅毛港附近開闢第二港口。


圖1 高雄港第一港口空照圖
案名:幼稚園、航空、道路橋樑、空照圖
檔號:0066/201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第二港口工程經規劃、設計,在1967年開挖旗津最細窄的「崩隙」,讓外海與內港融合為一,亦即旗津民眾所稱的「破港」(圖2)。破港後,原本是陸連島的旗津成為一座離島,民眾無法再走陸路往返高雄市區,只能透過渡輪。


圖2 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計畫圖案名: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建修工程案
案名: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建修工程案
檔號:0057/9-6-3-1/6
來源機關:行政院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第二港口在1975年完工,原本設計水深14公尺,讓7萬5千噸級船舶可順利進港,期間曾變更設計,將航道濬深至16公尺,使10萬噸級巨輪可以進出(圖3)。
圖3 高雄向外鳥瞰第二港口空照圖,右方為施工中的中興商港區及過港隧道工程
-
案名:幼稚園、航空、道路橋樑、空照圖
檔號:0066/201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第二港口工程期間,時任高雄市長楊金虎曾於1969年與旗津民眾座談,民眾迫切希望在旗津架設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或以大型渡輪解決交通輸運問題(圖4)。這些意見經臺灣省政府交付高雄港務局,會同相關單位研究,儘管興建海底隧道構想已經成形,卻因經費、技術困難及配合其他計畫而未能落實。待全球貨櫃化浪潮襲來,高雄港務局先於1970年興建第一貨櫃儲運中心,又1975年興建第二貨櫃儲運中心,緊接著打造第三貨櫃儲運中心,並於旗津南端第二港口附近,規劃中興商港區暨第四貨櫃儲運中心。為串聯第三、第四貨櫃儲運中心,擴大高雄港吞吐量,行政院長蔣經國指示籌建海底隧道,加速旗津與前鎮交通往來。


圖4 旗津民眾對於旗津成為離島後,如何改善交通,在座談會中提出意見
-
案名:旗津海底隧道興建
檔號:0058/1101/2
來源機關:高雄市旗津區公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依高雄港務局的規劃,過港隧道應交由有能力的國際團隊施工。但當時政府認為我國首座海底隧道,應由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簡稱榮工處)統包,藉此讓這支國家工程隊學習海底隧道建設技術,提升臺灣工程能力。當時該項構想遭國內工程界質疑,因榮工處與民間營造業者均無修建海底隧道的經驗,理應公開競標。但考量海底隧道為特殊工程,必須吸收國外經驗,又為培植國力、提高工程技術水準,經研議後,最終決定以統包方式交由榮工處與國外團隊合作辦理(圖5)。


圖5 高雄港務局函覆交通處
-
案名:高雄港工程
檔號:0069/640_0022/1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過港隧道於1981年動工、1984年完工通車,是我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的海底隧道。在日本熊谷組的技術指導下,高雄港務局與榮工處共同努力,在短短3年內完工。通車後,旗津民眾終於在多年後,可以透過陸路方式進入高雄市區(圖6)。


圖6 過港隧道完工後,過港隧道旗津端與引道、第四貨櫃純運中心的相對位置
-
案名:高雄過港隧道工程施工相片
檔號:0070/0110117/001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製作、組裝沉埋管是過港隧道的重要工程,必須以6段長120公尺的沉埋管,連結高雄市前鎮區與旗津區。為了讓工程順利進行,首先,建設一處沉埋管製造場,是位於海平面以下的乾塢,並選擇海底隧道舖設地點附近,以方便施工。其次,沉埋管完成製作後,先封裝兩端,讓沉埋管具有浮力,再將海水引入沉埋管製造場,由拖船將浮於海中的沉埋管拖至預設點進行串接(圖7)。


圖7 沉埋管從製造場移至海底隧道預定地的步驟
-
案名:高雄過港隧道工程
檔號:0069/0110116-1-1/T00002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海底隧道施工迥異其他工程,另一個重要施工環節,即沉埋管必須埋在水下14公尺,除了要能夠抗高壓、防水且防腐蝕,還得保固至少半個世紀,以維持正常通車。因此,製作沉埋管所使用的水泥十分重要,最後決定採用與日本工程同款的第二型水泥,並由臺灣水泥公司負責生產。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水泥凝固過程容易產生裂縫,為避免熱漲冷縮效應導致裂縫超過0.15mm標準,榮工處添購一臺碎冰機,在澆灌鋼筋板模的混凝土中加入碎冰調拌,使溫度控制在24度,以解決問題(圖8)。


圖8 《榮工報導》提及沉埋管澆灌及過港隧道工程細節
-
案名:榮工報導
檔號:0050/R0602/3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除此之外,過港隧道施工過程仰賴一群無名英雄,主要是來自海軍爆破大隊、海軍救難大隊及陸軍蛙人部隊等退役人員所組成的潛水班(圖9)。在最高峰時曾達10人,負責海底工程施作、確認與細節調整等關鍵工作,除了清除沉埋管上附生的海蠣,還要協助沉埋管定位、接合等多項無法以機器取代的細緻工作。由於海底水質混濁,能見度很低,作業過程幾乎全憑觸覺,足見水下工作充滿危險。曾有一名潛水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被魚網纏住,差一點就葬身大海(圖10)。


圖9 人員操作著特殊機具「大約翰」進行開挖隧道
-
案名: 交通建設、食品工業
檔號:0051/006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0 在過港隧道完工後,《榮工報導》刊出潛水班回憶施工過程
-
案名:高雄過港隧道工程施工相片
檔號:0070/0110117/001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84年5月18日,過港隧道舉行通車典禮,觀禮來賓於10點50分搭乘中興號客運,進入隧道(圖11)。緊接著,前鎮、旗津數千名民眾迫不及待地駕駛私家車、騎乘摩托車往返兩端,場面熱鬧非凡(圖12)。這次成功建造海底隧道的經驗,讓榮民工程公司在後來新加坡召開海底隧道興建國際資格標時,也代表我國獲得投標資格,展現臺灣海底工程建設的硬實力。


圖11 過港隧道通車典禮的中興號來賓專車
-
案名:高雄過港隧道完工通車典禮
檔號:0073/0110116/CP1564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2 旗津端迫不及待準備騎機車過海的民眾,正蓄勢待發
-
案名:高雄過港隧道完工通車典禮
檔號:0073/0110116/CP1563
來源機關: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值此新春佳節,在途經過港隧道一覽旗津風光的同時,也歡迎蒞臨本局參觀「奇蹟之島—1970-1980從開發到保育臺灣建設檔案特展」,探索有關過港隧道工程的國家檔案。
參考資料
- 陳怡行,《島嶼共榮-1970-1980從開發到保育臺灣建設檔案故事》,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23。
- 黃俊銘,簡佑丞,《引領為榮: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選輯》,新北:檔案管理局,2013。
- 高雄港務局編,《海運軸心一甲子-歌雄港務局60週年專輯》,高雄:高雄港務局,2007。
- 林怡芬,〈繁榮經濟的高雄加工出口區〉,《檔案樂活情報》,第112期,連結資料來源.pdf
- 本電子報所載國家檔案資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cc創用 3.0 臺灣授權條款釋出,同意授權予不特定之公眾以重製、散布、發行、編輯、改作、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之方式利用,以及創作衍生著作。
- 本電子報引述或提供之站外連結,若因外部網頁異動或下架等因素造成網址失效,檔案局將逕移除該超連結,以符合無障礙網頁規範,造成不便尚祈見諒。
第200期
2024-02-16
檔案知識⁺
機關檔案管理金質獎全攻略


圖1 第20屆金檔獎暨金質獎頒獎典禮-金質獎獲獎人員合影
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暨金質獎評獎活動是我國機關檔案管理的年度盛事。其中,績優檔案管理人員金質獎(以下簡稱金質獎)之設立,是為了表彰各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並提升各機關檔案管理品質。其評獎程序包括主管機關初評及檔案中央主管機關複評。每一位獲獎者皆在層層考驗下脫穎而出,讓我們來一探金質獎評獎重點與準備秘訣吧!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專員 吳明穎
壹、金質獎評獎簡介
為建立機關檔案管理人員工作榮譽感,提升其士氣,並樹立檔案管理工作之學習典範與標竿對象,檔案中央主管機關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檔案局)自92年開辦金檔獎暨金質獎評獎,至今已邁入第20屆,其中金質獎評獎已累計450位檔案管理人員獲得該項殊榮。
一、選拔對象
依第21屆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金質獎遴薦作業注意事項規定,金質獎選拔對象包括中央、地方各級機關及行政法人、公立大專院校及公營事業機構、以及受政府委託行使公權力團體等機關(構)之檔案管理人員,個人從事檔案管理工作連續服務年資(含不同機關之連續服務年資)滿2年以上,並對檔案管理業務有重大貢獻或具體績效者,皆可由機關推薦參加。
二、評獎程序
依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選拔獎勵要點(以下簡稱選拔獎勵要點)第8點規定,評獎程序分為初評及複評:
(一)初評
1、中央1、2級機關、直轄市政府、直轄市議會、縣(市)政府及縣(市)議會,由各該機關薦送本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參加複評。
2、由中央2級機關、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以下簡稱主管機關)對所屬機關推薦個案辦理初評,並依據初評結果擇優推薦參加複評。受政府委託行使公權力團體則由其委託機關依上開程序薦送。
(二)複評
1、書面審查:檔案局就薦送資料,進行書面審查;受推薦人員如曾獲頒金質獎,其書面審查成績排名應達參選人員總數前二分之一,始入圍面談名單。
2、面談作業:由評獎委員會就受推薦人員書面審查成績優良者,擇優列入面談名單;面談得由評獎委員會視情況採實地或視訊方式辦理。
貳、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事蹟之撰寫重點
每一位經主管機關推薦參與複評之檔案管理人員,皆屬檔案管理工作中之佼佼者,其檔案管理工作著有績效,亦深具個人專業特色,如何將個人績優事蹟具體呈現,以順利通過書面審查,以下扼要說明撰寫重點:
一、系統歸納績優事蹟
系統化歸納個人檔案管理重要績效或成就,扼要條列敘述主要事蹟,並撰寫個人主、協辦事項,相關內容宜具體明確,佐證儘量呈現量化數據。
二、著重個人績效亮點
敘述個人檔案管理重要績效或成就時,應強調個人主責之專案工作事蹟,尤其應說明對機關檔案管理工作之具體助益與貢獻。
三、提供明確佐證資料
所述個人檔案管理重要績效或成就,應提供相關清晰照片及文件資料佐證,以強化所述事項之真實性與說服力,同時清楚標示各佐證資料編號及次序,俾利查找、核對。
四、統一撰寫體例格式
前開內容當依檔案局規定之文件格式撰寫,包括字體、字型及行距等,同時應注意段落標題及圖文內容之一致性,適時以粗體字或醒目顏色標示重點及關鍵事項,讓個人績優事蹟具體生動、一目瞭然。


圖2 金質獎參獎人員個人事蹟文件
參、金質獎面談成功關鍵
歷經前述檔案局書面審查通過後,參獎人員將參與面談作業,本階段參獎人員需於20分鐘面談時間,充分表達個人檔案管理重要績效與特色事蹟,並妥為回應評獎委員各項提問,以獲得評獎委員青睞,以下簡要說明面談成功關鍵:
一、充分準備自我介紹
個人自我介紹之時間為3分鐘,講述重點應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檔案管理之重要經歷及績優事蹟,以及未來對檔案管理工作之規劃與期許等。前述事項建議透過具體事件及量化數據,以清楚表達個人在檔案管理職涯之優勢、特色及對機關重大貢獻等。
二、熟稔面談題庫重點
自我介紹後,續由各評獎委員進行提問,時間原則為5分鐘,採統問統答的方式進行,現場將會置放紙筆及小時鐘,以供參獎人員摘錄評獎委員提問重點及掌握答覆時間。由於參獎人員需於評獎委員詢問過程綜整問題,並擇要回答,因此參獎人員平時應熟悉檔案法令,並於面談前就檔案局所提供之面談題庫,研擬應答內容,有助於即時及妥善回應評獎委員各項問題。
三、理解問題巧妙應對
參獎人員答覆評獎委員提問時間為12分鐘,所以,應妥善分配時間綜整回答各項問題,掌握問題核心,如有任何疑慮,應即時向評獎委員確認釐清,對答時應力求條理清晰,避免過於簡短或冗長,以便於有限時間確切答題,展現對問題的瞭解以及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
四、肢體語言展現自信
參獎人員於面談過程,可適時善用眼神、表情、動作、姿勢等肢體語言及聲調等,以提升論述綜效,並形塑及展現個人檔案管理專業形象。


圖3 金質獎面談作業
透過上述分析與說明,想必對金質獎評獎重點及得獎秘訣已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您是否對參加金質獎評獎更具信心了呢?依選拔獎勵要點規定,獲獎人員將由各機關依規定核予記功2次,並頒予獎座1座及證書1幀,同時於頒獎典禮公開表揚。歡迎至本局全球資訊網「金檔獎暨金質獎」專區參閱相關規定及下載報名表單吧!


圖4 金質獎獎牌
參考資料
- 國家發展委員會112年5月12日發檔(企)字第1120012185號函頒,《第21屆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金質獎遴薦作業注意事項》。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109年8月18日檔企字第1090012250號函頒修正,《機關績優檔案管理人員選拔獎勵要點》。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歷屆評獎規定〉。 (112年12月18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金質獎評獎作業流程圖〉。(112年12月18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金質獎面談參考資料〉。(112年12月18日)
- 本電子報所載國家檔案資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cc創用 3.0 臺灣授權條款釋出,同意授權予不特定之公眾以重製、散布、發行、編輯、改作、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之方式利用,以及創作衍生著作。
- 本電子報引述或提供之站外連結,若因外部網頁異動或下架等因素造成網址失效,檔案局將逕移除該超連結,以符合無障礙網頁規範,造成不便尚祈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