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檔案長期保存與相關管理技術規劃架構分為三個層次:
- 基礎建置層:包含研訂機關與國家電子檔案管理方式(含法規修訂)
透過電子檔案定義、格式及管理作業之修訂,落實電子檔案長期保存技術於法規及行政規則,並藉由明訂機關與國家檔案管理作業規範,讓電子檔案及所需的詮釋資料,完整的記錄與保留,對於長久保存國家施政過程及記憶有關鍵性之影響。
- 核心技術層:包含轉置議題及相關研究、模擬議題及相關研究、過時必備軟硬體典藏
一般常被使用或討論的電子檔案長期保存技術,包括轉置(Migration)、模擬(Emulation)、系統保存(過時必備軟硬體)(System preservation)、標準使用、封裝(含詮釋資料)(Encapsulation)、印成紙張或其他可瀏覽媒體等,其中「轉置」、「模擬」、「系統保存」是三個核心的保存技術,而「封裝」則是這三個核心保存技術的基礎程序。
- 成果應用層:包含規劃及監造電子檔案技術服務中心、分散目錄查詢與相關研究以及電子檔案線上百科系統
電子檔案技術服務中心,為本案主要具體的成果展現;未來將透過技術服務中心,將電子檔案專業技術研究成果,推廣成為各機關進行電子檔案管理實務運作 的諮詢窗口,也藉由技術服務中心收集機關民眾於實務運作上的需求,修正電子檔案技術研究需求方向及發展優先順序。 分散、便捷機關目錄彙送及查詢系統,是機關檔案管理應用之基礎及外界探索檔案內容的窗口,藉由建置分散式的機關檔案彙送系統,除分散貯存風險外,機關可以 分群進行檔案彙送,提昇檔案彙送之時效及品質,亦落實由機關自行管理業務相關系統之任務。電子檔案線上百科系統,是國家檔案知識的加值處理與應用。除了展 現歷史檔案紀錄外,透過維基系統介面,使用者可以蜘蛛網式的擴散,進行多面向多層次的關聯資訊搜尋,建構立體充實的整合資訊。
最新發展-很好
為全力發展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相關研究,檔案管理局之國家檔案數位服務計畫(97-100年)陸續針對先進國家有關電子檔案長期保存之作法,如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以規劃建立符合世界潮流之電子檔案長期保存制度。並進而思考重新定義我國電子檔案之 定義之可行性。目前,政府機關重要公務資訊除線上簽核之非機密性公文及其附檔外,尚有不少的核心業務資訊以資訊系統、email或網頁方式存在,因此我們 將參考國際作法,就管理面、技術面、法律面等進一步評估,希望透過良善的管理制度以完整保存政府的施政資訊,著眼未來人類紀錄主流型態,冀望能有助於創新 檔案事業發展及應用;請參見97年工作成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