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瑰寶-臺灣啟航:南北雙港百年進展

臺灣啟航:南北雙港百年進展

高雄空拍圖
高雄空拍圖
案名:1960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9/000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南高雄、北基隆港,歷經清代開港通商、日治近代化築港,以及戰後政府接收、復原與建設等不同時期的發展,逐步躍上國際舞臺,成功扮演起臺灣對外海運貿易的關鍵樞紐,蛻變成為近代臺灣經貿發展的雙火車頭。就讓我們一起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百餘年來雙港發展的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三面叢山峻嶺,土產無出」的基隆港,原本是一個以漁耕為主的小漁村;「有巨石裂成一門;門甚窄,僅容一艦」的高雄港,則是一個原僅供季節捕撈烏魚與避風的小漁港。19世紀中葉起,打狗(高雄)、雞籠(基隆)、安平、淡水在條約體制下對外開放,後來淡水、安平兩港日漸淤積,基隆和高雄港在天然地理優勢下,又受到茶、糖、樟腦貿易興盛,以及洋商不斷地進駐,獲得快速發展的契機,成為臺灣對外交通貿易的重要口岸。

1885年,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臺灣,整頓基隆港成為施政重點之一。除了遴選委任臺灣首富林維源為「基隆築港事宜總辦」,更延聘外國工程師,進行基隆港港灣測量設計;與此同時,為配合基隆-臺北間的鐵路興建,基隆築港工程填築了火車站前的海岸,開啟臺灣海陸聯運的一個新模式。

1895年,日本領有臺灣後,基隆港以「位居南海要衝」、「為日後殖產興業發達」,以及「地近日本本國」的優越地理位置,於1896年經日本內閣決議,組織「基隆築港調查委員會」,成立「基隆築港調查事務所」,開始進行氣象、潮汐觀測、潮流、波力試驗和海陸測量等工作;1899年起,先後展開四期築港工程(圖1),肩負起臺灣對外與日本本國連結的海運重任。

圖1 基隆市街圖
圖1 基隆市街圖
案名:用地關係書類(昭和10年)
檔號:0018/029/001
來源機關: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打狗港則是在加速臺灣各項資源開發下,1899年在臺灣總督府(簡稱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巡視後,隨即在1900年展開第一回港灣調查,後因總督府財力無法支應,不得不暫時擱置。1904年再度展開第二回港灣調查,針對港灣地形深淺、潮流、氣象、波力及其他海底情況等進行必要調查。因應蓬勃發展的砂糖產業、阿里山木材、米穀及雜貨等運輸需求,打狗築港迫在眉睫。1908年縱貫鐵路興建完成,打狗港正式啟動三期築港工程(圖2),開啟以海陸運輸模式串聯臺灣西部,連結基隆港共同肩負起臺灣拓展交通與經貿的重任,成為中南部米糖輸出及帝國南進的重要港口。

圖2 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圖
圖2 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圖
案名:用地關係書類(大正4年)
檔號:1907/029/002
來源機關: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歷經日治時期的築港工程,南北雙港已具備近代化港口基礎規模與重要樞紐地位。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啟動反攻行動,1944-1945年高雄與基隆港遭到美軍猛烈轟炸攻擊,港區碼頭設備、倉庫、鐵道、船艦、軍需工業工場等嚴重受損。戰爭結束後,政府接收臺灣,面對千瘡百孔的高雄與基隆港,為了儘快恢復港口運輸機能,便利重要物資進出口,積極修復碼頭、倉庫等設備,打撈港區沉船,以期恢復航道,重啟雙港航運動能。(圖3、圖4)

圖3 1946年高雄港現況
圖3 1946年高雄港現況
案名:臺灣交通(第ㄧ輯)
檔號:0035/140.2/4010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4 1946年基隆港現狀
圖4 1946年基隆港現狀
案名:臺灣交通(第ㄧ輯)
檔號:0035/140.2/4010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50年代起,在美國的援助下,臺灣經濟發展從第一次進口替代、出口擴張到第二次進口替代,日臻步上軌道、蓬勃發展,臺灣對外航運貿易重任的南北雙港,亦隨之展開擴建工程,基隆外港擴建工程(圖5)、西岸31-33號深水碼頭陸續完工,以及高雄港12年長期擴建工程,與海爭地,填築新生地544公頃(圖6),除提供大量腹地外,也提升港口貨物吞吐量與運能,更進一步奠定雙港發展基礎。

圖5 基隆港外港碼頭擴建工程
圖5 基隆港外港碼頭擴建工程
案名:SP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2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高雄港擴建工程-中島商港區
圖6 高雄港擴建工程-中島商港區
案名:1964農復會照片
檔號:0053/001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60年代,臺灣經濟開始起飛,進出口貿易量急遽增加,致使基隆、高雄兩港逐漸出現港口壅塞的現象。此時,世界貨櫃浪潮開始襲來,政府因應世界運輸發展新趨勢,積極整備興建港口基礎設施,配合海陸聯運的擴大連結並與世界接軌。於是,政府啟動基隆與高雄雙港貨櫃碼頭興建計畫,1970年高雄港第一貨櫃中心完工(圖7),1972年基隆港第一突堤貨櫃碼頭(圖8)及西岸高架道路工程陸續完成,臺灣正式邁入貨櫃運輸新紀元。

圖7 高雄港中島商港區第一貨櫃碼頭
圖7 高雄港中島商港區第一貨櫃碼頭
案名:1971農復會照片
檔號:0060/0018/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8 基隆港第一突堤貨櫃碼頭
圖8 基隆港第一突堤貨櫃碼頭
案名:公路、機場、港口
檔號:0058/004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繼之,高雄港加工出口區、前鎮漁港、中島商港區、第二港口、臨海工業區、穀倉中心、第二、三、四、五貨櫃中心、過港隧道等,以及基隆港第二突堤貨櫃碼頭、雜貨碼頭改建為貨櫃專用碼等陸續完成;更重要的是,1974-1979年的十大建設,北起基隆、南至高雄的高速公路(圖9)、西部南北鐵路電氣化、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第一座輕油裂解廠、高雄臨海工業區大煉鋼廠、大造船廠等興建,直接推動高雄港整體開發與臺灣經濟成長動能,間接地帶動關聯工業發展,讓高雄成為全臺重化工業之重鎮及第一大港。

圖9 南北高速公路興建計畫概要
圖9 南北高速公路興建計畫概要
案名:闢建台灣省南北高速公路
檔號:0058/31707/0013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70年代,基隆港貨物運量急劇上升,1973年時又曾發生船貨擁擠的現象,再加上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雜貨貨櫃化的發展趨勢,亟需闢建新港,1981年經研究評估認可後,由臺灣省政府報奉行政院核定,准予規劃闢建超級深水港,發展成為超級巨輪靠泊港及東南貨物轉口港(圖10),但最終計畫付諸流水。1980年代是基隆港營運量的最高峰,1990年代後基隆港發展出現瓶頸,而為了提升競爭力,開始轉型成為結合觀光與親水性港口。

圖10 基隆新港的開發與建設
圖10 基隆新港的開發與建設
案名:代表建言、憲政論壇及人民陳情、請願、建議
檔號:0086/525/1/1-32/333
來源機關:國民大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反觀高雄港,1982年貨櫃運量已躋身世界第五大貨櫃港,1993年超越荷蘭鹿特丹,晉升為世界第三大貨櫃港。1995年伴隨臺灣經濟轉型,國際化貿易程度加深,政府積極規劃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高雄港被指定為「海運轉運中心」,積極改善軟硬體管理與建設外,推動高雄港整體建設,全面擴充高雄港轉運能量與擴大貨物轉運業務。接續,又有「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計畫」,1996年高雄市政府又提出「多功能經貿園區」(圖11),希望能整合高雄都會區交通系統,以及港市建設合一,共創高雄港市共榮發展。

圖11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
圖11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
案名:代表(一般、修憲)提案
檔號:0084/511/1/1-4/056
來源機關:國民大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03年,政府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圖12),臺灣自由貿易港區拓展為「六海一空」,包含基隆港、高雄港等自由貿易港區,以所謂「境內關外」的精神,結合「前店後廠」、「海空聯運」等作業模式,完成銷售、物流、製造產業鏈的分工與合作,降低企業跨國營運成本,進而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2010、2014年高雄港第六貨櫃儲運中心─洲際貨櫃中心第一、二期工程竣工,更進一步推升高雄港競爭力;2013年基隆港東岸聯外道路、2016年西22、23號貨櫃碼頭改建工程、2017年基隆港港西聯絡道路等陸續完成,則更完整地串聯基隆港區東西岸運輸網絡。

圖12 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
圖12 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
案名:非屬事業經營法規釋令
檔號:0092/信務0201/000023
來源機關: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6年,國家發展委員會通過交通部所提報「商港整體發展規劃」、「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及「國內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作為推動我國商港整體發展及建設之依據。就國際商港及國內商港提出「強化亞太樞紐港地位,成為亞洲最佳服務港口」、「利用港埠資源提升客貨運服務水準,配合地方政策及資源發展觀光旅遊」之發展目標,積極打造基隆港成為郵輪母港及國家新門戶,同時推展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業務及加強港區轉型發展觀光。

南高雄、北基隆,在歷經清代開港通商、日治築港,以及戰後的復原、擴建,逐步調整、積極建設,跟上世界發展潮流趨勢。面對國內產業的轉型發展與國際的競爭壓力,南北雙港仍積極尋求突破與改變之機會,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聯手,試圖扭轉大環境競爭的劣勢,再創雙港高峰榮景,再次引領臺灣啟航與世界連結。歡迎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發掘更多百餘年來臺灣南北雙港發展的故事與歷史。2020年10月21日,「港灣記憶—臺灣南北雙港檔案特展」將於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本局展覽廳展出,歡迎大朋友、小朋友相約來看展,分享屬於你我共同的港灣記憶。

 
 
參考資料
  1. 呂月娥,〈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形成歷程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1。
  2.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3.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高雄築港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21。
  4. 謝明勳,《從臨港線到水岸輕軌—高雄港市鐵道與產業120年軌跡》,高雄市:高市史博館,2015。
  5. 基隆港務局,《基隆港建港百年紀念文集》,基隆:基隆港務局,1985。
  6. 楊玉姿、張守真,《高雄港開發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8。
  7. 〈五分鐘了解臺灣海港自由貿易港區及自由經濟示範區〉,臺灣經貿網,https://info.taiwantrade.com/biznews/%E4%BA%94%E5%88%86%E9%90%98%E4%BA%86%E8%A7%A3%E8%87%BA%E7%81%A3%E6%B5%B7%E6%B8%AF%E8%87%AA%E7%94%B1%E8%B2%BF%E6%98%93%E6%B8%AF%E5%8D%80%E5%8F%8A%E8%87%AA%E7%94%B1%E7%B6%93%E6%BF%9F%E7%A4%BA%E7%AF%84%E5%8D%80-973376.html (109年9月17日檢索)。
  8.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3)日第32次委員會議中通過交通部所提報「商港整體發展規劃(106~110年)」、「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06~110年)」及「國內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06~110年)」,以做為未來5年交通部推動商港整體發展及建設之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9EA26F1A3&s=2238B771F0CF3DF9 (109年9月17日檢索)。

本電子報所載國家檔案資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cc創用 3.0 臺灣授權條款釋出,同意授權予不特定之公眾以重製、散布、發行、編輯、改作、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之方式利用,以及創作衍生著作。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