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瑰寶-細菌戰疫:國際合作與鼠疫防治

細菌戰疫:國際合作與鼠疫防治

宣導滅鼠
宣導滅鼠
案名:1949-1951農復會專輯
檔號:0052/002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傳染病威脅大自然界生物的生存,也危害人類生命安全。根據歷史記載,中古歐洲曾由鼠疫桿菌傳染人體,爆發黑死病,造成大浩劫。十九世紀中葉後,新型桿菌釀成鼠疫災患,受西風東漸與交通革新的影響,亞洲地區也籠罩在鼠疫侵襲的陰霾。二十世紀以降,我國為防堵鼠疫流竄,加強檢疫與隔離作業,全面注射疫苗提升免疫力,並透過國際防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系統,得以遠離災患。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探索鼠疫防治的重要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鼠疫(Plague)是存在齧齒類動物與跳蚤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疫情傳播由鼠疫桿菌寄生在老鼠或齧齒類動物身上的跳蚤,經感染老鼠與齧齒類動物,再透過人畜共通傳染引發人體病變。一般情況,鼠疫在鼠類與齧齒性動物間流行,若通過跳蚤叮咬人體易引發群眾大規模感染。又,死者因肺部感染,呼吸缺氧死亡,全身發黑,故常以黑死病名之。

清末,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鼠疫在中國急速流竄,橫掃華北、東北,造成近六萬人死亡。民國初年,東北、西北、閩粵鼠疫頻傳,災情肆虐,讓無數家庭破散,孩童失怙。中央、地方政府頒布防治法令,設置隔離醫院、添購治療藥物、宣傳防治要領,致力抑制疫疾流行。至民國(以下同)17年後,每年染疫人數控制千人以下,死亡率也逐年下降,但始終無法杜絕鼠疫。

時至對日抗戰爆發,民眾為躲避戰禍遷徙他處,使疫源開始流散開來。例如,浙江緊鄰福建,頓時失去山脈屏障,接連出現自然流行病例。更嚴重的是,日本為突破在華軍事僵局,鑒於細菌戰殺傷力較砲彈轟炸強烈,又鼠疫具有高傳染力特性,遂於29年10月起利用軍機載運跳蚤、大麥、燕麥、黑麥、布片及宣傳單,在浙江衢縣(圖1)、鄞縣(寧波)、金華上空投擲(圖2),釀造人為的新災難。這場突如其來的災疫令人措手不及,中央與地方衛生人員緊急封鎖疫區,採集檢體化驗、隔離患者與追蹤治療、擴大疫區消毒,並進行大規模滅鼠運動。這些防疫措施多管齊下,短期內雖可抑制疫情,但隔年初鼠疫復發,隱形殺手捲土重來,不僅造成傷亡病例,更擴大流行範圍(圖3),使社會陷入大恐慌。

圖1 日軍在衢縣策動鼠疫
圖1 日軍在衢縣策動鼠疫
案名:敵機散播鼠疫菌防治案
檔號:0029/803/0824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 日軍在金華策動鼠疫
圖2 日軍在金華策動鼠疫
案名:敵機散播鼠疫菌防治案
檔號:0029/803/0824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 民國30年鼠疫流行統計
圖3 民國30年鼠疫流行統計
案名:戰時疫情報告案(二)
檔號:0029/803/6355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由此可知,政府抵抗日軍攻擊,面臨戰火摧殘之際,尚得疲於奔命對抗浙江鼠疫。衛生署、軍醫署、後方勤務部衛生處、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聯合成立戰時防疫聯合辦事處,投入鼠疫防治作業,力爭國際醫療援助。隨即,美國紅十字會、美國醫藥助華會出於人道救援,捐贈鼠疫疫苗、治療藥物、滅鼠藥劑,希冀有效抑制疫情蔓延(圖4)。另一方面,政府也向國際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求助,衛生專家伯力士博士(Dr. R. Pollitzer)鑽研鼠疫,深入疫區捕捉老鼠,觀察鼠隻活動狀況,及檢驗跳蚤感染情形(圖5),並依據數據研判疫情,傳授適切防治策略與防範技能,減緩鼠疫威脅的程度。除此之外,伯力士編著的《鼠疫防治實施辦法》翻譯成中文後,印發12,500冊,分別提供軍醫署、衛生署與前線醫療防疫隊人員參照(圖6),也成為日後我國鼠疫防治作業的重要參考資料。

圖4 美國捐贈鼠疫疫苗與治療用化學藥品
圖4 美國捐贈鼠疫疫苗與治療用化學藥品
案名:敵機散播鼠疫菌防治案
檔號:0029/803/0824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伯力士檢驗衢縣染疫鼠數統計表
圖5 伯力士檢驗衢縣染疫鼠數統計表
案名:戰時疫情報告案(二)
檔號:0029/803/6355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鼠疫防治實施辦法》供技術人員參考
圖6 《鼠疫防治實施辦法》供技術人員參考
案名:敵機散播鼠疫菌防治案
檔號:0029/803/0824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30年起,鼠疫已成為浙江地方民眾的夢靨,衛生人員疲於奔命投注鼠疫防治工作,仍常傳出感染傷亡消息。11月起,日本軍機轉向湖南,在常德投擲跳蚤、米、麥等有毒物品(圖7),釀造新一波的細菌戰疫。中央政府有了前車之鑑,爰要求地方衛生單位先集中可疑物品送往檢驗,避免疫源擴散而造成更大傷亡(圖8)。在此之後,浙江、湖南雖然未再見到日本軍機策動細菌戰,但鼠疫疫源已潛伏自然環境之中,加上各地民眾為躲避戰亂,無形中將疫源攜往他處,使得鼠疫流行的範圍隨之不斷擴展。

圖7 常德發現鼠疫地點圖
圖7 常德發現鼠疫地點圖
案名:戰時疫情報告案(一)
檔號:0029/803/6355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8 防範細菌兵器戰爭的可能
圖8 防範細菌兵器戰爭的可能
案名:保防安全事務
檔號:0031/160/001/001/001
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俗話說:「大難之後,必有凶年」。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後,各省鼠疫接連四起,以福建疫勢最嚴峻,一海之隔的臺灣也難倖免。爰此,政府頒布《東南鼠疫防治處組織條例》,成立東南鼠疫防治處,設置隔離醫院、檢疫站,教導民眾正確認識鼠疫與傳授防疫工作,並對外爭取國際援助。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對華提供醫療物資,舉派伯力士等國際防疫專家赴福州、廈門支援疫區消毒、病患治療、疫苗注射與滅鼠作業。然而,受國共戰爭影響,加速鼠疫流竄,各地災情慘重。

臺灣方面,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於36年5月成立後,即著手傳染病防治工作,未敢輕忽境外鼠疫疫情,立刻重啟海港檢疫與各項防範作業,杜絕鼠疫入侵。政府遷臺後,以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物產豐饒,適合老鼠繁殖,為遠離對岸鼠疫流入的威脅,除落實海港檢疫事務,也不斷強化島內防疫宣傳,檢疫人員常在校園向學童宣導滅鼠要點(圖9)。各地動員投入滅鼠作業(圖10),杜絕傳播媒介,防堵疫勢再起。該府也隨時關注國際疫情,如52年越南境內爆發鼠疫(圖11),立即盤查疫區赴臺船舶、飛機,詳細檢查航員、旅客有無疫嫌,在基隆、高雄、花蓮國際港口,與臺北、臺南機場及其周圍實施防鼠、捕鼠、滅鼠、滅蚤工作(圖12),全面阻斷傳染途徑。臺灣防疫工作確實,加上公共衛生系統穩健,逐漸遠離鼠疫的危害。

圖9 基隆市滅鼠委員會檢疫人員向學童宣導滅鼠情景
圖9 基隆市滅鼠委員會檢疫人員向學童宣導滅鼠情景
案名:1949-1951農復會專輯
檔號:0052/002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0 防疫人員進行死鼠焚化作業
圖10 防疫人員進行死鼠焚化作業
案名:1949-1951農復會專輯
檔號:0052/002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越南鼠疫疫情
圖11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越南鼠疫疫情
案名:檢疫實施
檔號:0052/I161/7/1/019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2 臺灣省國際港口防範鼠疫傳入擬定實施要點
圖12 臺灣省國際港口防範鼠疫傳入擬定實施要點
案名:檢疫實施
檔號:0056/I161/7/1/013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相較之下,保衛臺灣前線的外島—金門,因地理位置鄰近福建,自二十世紀初便遭鼠疫重創,地方民眾聞鼠色變。38年10月,金門戰役爆發,國共兩軍短兵相接,民房、建築物在戰火中倒塌,遍地瘡痍,許多荒廢的住所反成為老鼠、跳蚤繁殖的溫床。39年3月中旬,小金門出現鼠疫,疫情迅速擴散至金門,奪走多起軍民寶貴生命。大、小金門缺乏醫療資源,政府為維繫前線防禦力量,阻遏共軍偷襲、攻擊外島,緊急提供疫苗注射,用以提升軍民身體的抵抗力。國際防疫合作方面,自39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重新布局遠東,為圍堵共產勢力擴張,援助臺灣軍事、經濟發展,也協助金門投入鼠疫防治工作。例如,美援扶助成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將DDT粉配送至金門,進行環境消毒,減少跳蚤滋生;供應滅鼠藥劑撲殺老鼠,防杜鼠患肆虐;以及提供預防藥物,增加軍民對鼠疫的抵抗力(圖13)。

圖13 農復會撥鼠疫預防藥材助金門
圖13 農復會撥鼠疫預防藥材助金門
案名:頒給褒狀褒章題詞
檔號:0039/21503/0006/001/020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42年7月,韓戰結束,中共接連在43年、47年對金門發動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掀起兩次臺海危機。金門遭共軍砲擊,衛生環境每況愈下,卻未爆發大規模鼠疫,這除了歸因於美援賡續提供防疫醫療物資(圖14),協助民眾重整家園,維繫良好環境(圖15),尚有金門鼠疫防治處成立後,持續監控疫情,指揮防疫作業(圖16),使金門得以遠離災疫。

圖14 美援物資空運金門
圖14 美援物資空運金門
案名:1955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4/000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檔案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5 美援補助修復金門農村
圖15 美援補助修復金門農村
案名:各地風景
檔號:0053/008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檔案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6 金門鼠疫防治情形
圖16 金門鼠疫防治情形
案名:福建省政府建議及報告
檔號:0044/3600302/0001/001/320
來源機關:總統府檔案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鼠疫傳播速度快,若經大規模感染,在短時間內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二十一世紀,人類處於醫學昌明與科技進步的時代,縱使鼠疫威脅已減緩,仍難擺脫其他傳染病的危害。如92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重創全球,各國惶惶不安,最終奪走數千人寶貴生命,為人類遭到傳染病迫害再添紀錄。SARS殷鑑不遠,108年末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來勢洶洶,疫情迅速蔓延,尤其染疫與傷亡人數不斷攀升,已引起全球恐慌。目前,各國強化公共衛生體制,試圖杜絕境外疫源入侵,隔離境內患者施予治療,迫切透過國際防疫合作,研發疫苗杜絕災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透過國際防疫合作,擺脫傳染病摧殘,從而締造舉世矚目的公共衛生奇蹟。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珍貴國家檔案,在你我共同防疫之際,不妨透過國家檔案資訊網,探尋臺灣防疫事蹟,從中借鏡歷史,遠離疫疾的威脅。

 
 
參考資料
  1. 許峰源,〈國際防疫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專家伯力士抵禦日軍細菌戰的表現〉,《近代中國國際合作面面觀》,臺北:政大出版社,民108年1月,頁231-257。
  2. 許峰源,〈抗戰期間湖南常德鼠疫的防治(1941-1942)〉,《中華軍史學會會刊》,23,民107年12月,頁421-447。
  3. 許峰源,〈金門鼠疫的防治(1950-1956)〉,《冷戰與臺海危機》,臺北:政大歷史系,民99年7月,頁433-464。

本電子報所載國家檔案資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cc創用 3.0 臺灣授權條款釋出,同意授權予不特定之公眾以重製、散布、發行、編輯、改作、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之方式利用,以及創作衍生著作。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