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期 2025-4-16
檔案知識⁺
檔案研究及文創徵選情報與獲獎案例分享
檔案為國家珍貴智慧資產,是政府施政的重要紀錄,也呈現社會發展、地方文史脈動,以及民眾共同的生活歷程。為讓民眾瞭解及應用檔案,檔案局每年舉辦檔案研究及文創徵選活動(以下簡稱本活動),期待各界運用檔案,翻轉檔案價值及開創多元加值可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秘書室專員 陳詩蓉
壹、前言
為鼓勵各界運用檔案進行各領域研究,並轉化創意作品,以凸顯檔案價值,檔案局訂定「推廣檔案研究應用獎勵要點」,自105年起每年4月公告檔案研究及文創徵選活動簡章,對外公開徵件,藉由全民共同參與,讓檔案不再是塵封的記憶(圖1)。

圖1 強檔出擊─歷屆檔案研究及文創徵選活動宣傳海報
貳、徵選活動重點
一、活動對象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之國民,或我國政府機關(構)、學校、法人、團體皆可參加,所稱團體係指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例如大學各系學會或各社團等。
二、徵選類別
(一)檔案研究論文類:檔案管理與應用行銷相關學理或技術、運用檔案進行相關論述之一般學術論文、國內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大學校院博碩士論文(博碩士論文以報名截止日前3年內完成者為限)。
(二)檔案創意加值類:促進檔案管理之研發作品、利用檔案內容、形制、意涵進行加值應用之創意作品,或其他提升檔案意象設計作品。作品傳達形式不拘,可運用圖像、動畫、影片、文字、聲音、遊戲設計等方式表現,因此不論是檔案圖像的再利用,或將檔案內涵生活化之各種創作皆可是本活動參獎作品,尤其近期各界興起以事實改編的故事,更能吸引人心,因此不論是漫畫、動漫、圖像小說、劇本寫作等創作,檔案為絕佳的創作來源。
三、可用素材
參賽者可以從多元的檔案資料中發掘創作靈感,包括檔案局典藏的國家檔案、各政府機關保存的機關檔案,以及其他文史或學術機構典藏的檔案史料。無論是透過「國家檔案資訊網(A+)」、「檔案資源整合查詢平臺」或「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等網站查詢的內容,或是已出版的檔案專書、檔案特展資料等,都可作為運用素材。此外,本活動鼓勵創意發想與多元運用,除了檔案內容本身,也歡迎結合如國家檔案館的識別標誌、建築外觀,甚至是檔案代言人「阿凱將」等元素,一同發揮創意,參與本活動。
參、評審重點
本活動分別針對下列兩種徵件類型,量身打造不同的評分項目,提供每位參獎者在遞件前,能逐項再次思考評估,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也提升作品的獲獎實力。
一、檔案研究論文類:
參獎作品須涵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檔案素材運用情形、研究發現、結論或建議,以及參考資料,各項目重點分析如下:
(一)研究主題:切合本活動範圍,具推廣、研析、創新之價值,且與研究目的互相呼應或具關聯性。
(二)內容結構及問題分析:章節恰當且掌握研究重心,敘述清楚通暢;分析周延深入、適切且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亦為比重最高的評分項目。
(三)研究方法:架構分析與理論假設妥當,研究方法具體陳述及妥適性。
(四)檔案素材運用:檔案運用度高,且與研究主題間具深度連結性;針對文獻分析說明引用檔案特色與重要發現,以及檔案與研究主題之關係及價值。
(五)結論及建議:有具體或特殊發現,具重大意義或實用價值足供決策參考。
二、檔案創意加值類:
參奬作品需說明設計理念、作品規格(如尺寸、顏色、材質示意利用及結構、放映所需時間、媒體類型)、使用性質、與檔案關連等,各項目重點分析如下:
(一)設計理念:此為比重較重的評分項目,應與檔案連結性高,發揮創意,充分表達主題,強調檔案運用以吸引評審的目光。
(二)創意:整體設計上具原創性、創意巧思(外觀或功能性)、獨特性(市場區隔性)及造型美感。
(三)結構:作品設計說明或其敘事方式清楚明確、內容結構完整。
(四)推廣應用性:作品具實用性及推廣性。
三、近年評審委員審查建議
本活動至今已舉辦近10年,每年評審過程都經過委員嚴謹且熱烈討論,針對近年評審意見,整理出得分關鍵及失分禁忌,期望能協助參獎者提升作品質量及競爭優勢。
(一)檔案研究論文類:
1.強化論述檔案運用情形:申請表之「研究成果摘要」欄位,針對文獻分析應加強說明引用檔案特色與重要發現,以及檔案與研究主題之關係及價值。
2.檔案來源:申請表之「參考檔案文獻」欄位,註明管有機關及其檔號,並注意引用法條非屬運用檔案。
3.文獻探討內容與結論闡述應扣合論文探究目的,提出具超越前人研究的成果與觀點。
4.作品禁忌:僅多篇幅於檔案的整理或引述檔案原文,而欠缺整體性分析。
(二)檔案創意加值類:
1.強化檔案連結:將檔案圖像內化、轉譯後,敘述轉化的發想或過程,彰顯檔案價值。
2.強化作品設計理念:說明或示意材質利用及結構等重點,突顯作品開發可能性。例如:製作說明書、增加文字註解等,將有助評審感受設計者的發想。
3.鼓勵跨單位合作:建議政府機關與在地技術或設計學院學生或單位合作,加入創意概念及專業技術輔助聯名參賽。
4.作品禁忌:包裝過多、運用現成卡通人物或其他有版權疑慮之設計。
肆、獲獎作品介紹
本活動每年吸引眾多作品參獎,參獎人涵蓋各種背景,包含學生、老師,更有專業設計團隊共同角逐本項活動,迄今已獎勵139件作品。在獲獎的作品中,有許多是富有巧思的文創設計、生活化的影片,或者考據檔案的研究論文,充分運用檔案與創意穿針引線生活的記憶,成功賦予檔案新價值,進而獲得本活動獎項的殊榮。以下簡介113年獲獎作品。
獲甲等獎博士論文「抗戰時期的美國華僑匯款網絡及其運作」,研究課題新穎且高難度,作者大量運用檔案、日記及現有研究成果,妥為應用史料,並梳理不同時期不同銀行的角色(圖2)。

圖2 獲獎作品運用檔案素材情形,擷取自「抗戰時期的美國華僑匯款網絡及其運作」博士論文第166頁及第167頁。(作者:陳昕劭)
獲佳作獎碩士論文「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之發展策略與模式—以林元枝案為例」,研究主題新穎,運用大量國家檔案,其中地方文獻、口述歷史及回憶錄相互對話。填補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在桃園地區的研究(圖3)。

圖3 獲獎作品運用檔案素材情形,擷取自「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之發展策略與模式—以林元枝案為例」碩士論文第40頁及第66頁。(作者:劉瀚元)
獲佳作獎文創商品設計「買不起房,至少我還有飯吃」,命題具創意,三角飯糰的標籤用語,結合臺灣解嚴後發生之無殼蝸牛運動議題,飯糰口味透過諧音梗取名,完美結合時事與創意,具商品化潛力(圖4)。

圖4 獲獎作品設計內容,擷取自「買不起房,至少我還有飯吃」企劃書第2頁及第3頁。(作者:李倇瑩)
獲佳作獎線上展「解嚴之聲:臺灣重獲自由的足跡」,蒐集充分的報導文件及相關檔案,並以三維立體建構設計4區沉浸式體驗,與檔案有高度聯結(圖5)。

圖5 獲獎作品設計內容,擷取自「解嚴之聲:臺灣重獲自由的足跡」線上展畫面。 (作者:梁騫勻、簡翎恩)
伍、結語
檔案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激發當代創意的能量源泉。強檔出擊—檔案研究及文創徵選活動至今已累積超過400件跨域提案,激發從學術研究到文創商品的多元面貌,將檔案從政府機關(構)檔案庫房運用於生活的每個層面,讓歷史不再悠遠,而能近觀體會。
歡迎造訪檔案局的「國家檔案資訊網」與「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尋找靈感,激發創意,踴躍參與本徵選活動,讓全國人民的共同記憶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