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膠囊 老照片說故事

 
 
小故事特蒐 友善列印
從《英國領事報告書》看清代臺灣養鴨人家

鴨子是整個東亞世界普遍飼養的家禽之一,因為養鴨有許多優點,在清代時期的臺灣,不只是種水稻的農家會飼養鴨子當作家庭副業,甚至有許多人把飼養鴨子當作是主要職業,當時駐臺英國領事在報告書中也不忘為這特殊的產業加以記錄,成為英國外交檔案的一部分,且看這有趣的檔案小故事!


◎作者:曾品滄,摘錄自《檔案的故事第三集》(臺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4),頁45-48。

鴨子是整個東亞世界普遍飼養的家禽之一,它原來是水禽,且是雜食性的動物,天生喜歡在水中生活,並以魚、蟲、水草為生。和另一種家禽——雞相比較,鴨子具有生長速度快、不易生病的優點。加上它天生有群居性格,能遵守群體的生活秩序,所以很容易管理。因為具有以上各種優點,許多種植水稻的農家特別喜歡飼養鴨子,在稻子還未抽穗,或是剛收割完稻子的時候,把成群地鴨子趕下田去,讓鴨子們大啖稻田裡的害蟲、雜草或是掉落在地上的穀子,這不僅可以讓稻子免於害蟲的侵襲,鴨子們在飽食一頓後還會順便在稻田裡排便,鴨子的糞便對於種稻人家來說可說是非常珍貴的肥料,可以提供稻子生長所需的養分。

鴨子的好處不只是這些,鴨子長得快,體積大,尤其是十七世紀從南美洲引入臺灣的「番鴨」(後來又從臺灣傳入中國大陸),很適合當做人民的肉食來源,更重要的是,和雞肉相比,鴨肉富含脂肪(高達35%)。以前的農夫必須大量的勞動,很需要高熱能的食物,偏偏他們常因為生活貧窮很少吃肉,日常飲食生活中難得吃上有高脂肪的食物,若能飼養鴨子,肥滋多油的鴨肉正好可以大大地補充他們卡路里。現在臺灣盛行在冬天食用薑母鴨,就是因為薑可去寒,而鴨肉富含卡路里,可以幫助人們抵禦寒冬的緣故。

飼養鴨子的另一個好處是——鴨蛋,每隻鴨子生蛋的數目比雞或鵝來得多許多,像是主要用來生蛋的「菜鴨」,一年有時可生兩百個左右的蛋,令雞、鵝望塵莫及(蛋雞也具有高產蛋能力,但蛋雞是在日治以後才引入臺灣)。鴨蛋體積比雞蛋大,殼也比較厚,保存時間久,在還沒有冷凍設備的時代,人們食用鴨蛋比食用雞蛋來得普遍,甚至常將鴨蛋拿來加工,做成皮蛋、鹹蛋。

因為鴨子有這麼多的好處,在清代時期的臺灣,不只是種水稻的農家會飼養鴨子當作家庭副業,甚至有許多人把飼養鴨子當作是主要職業,每天趕著幾百隻鴨子四處遊走,讓鴨子在稻田裡或是河邊、海邊等地覓食,有時候也捕撈河裡的貝類餵養鴨子,這樣一來不需要花費飼料成本就可以把鴨養大,出售鴨子或鴨蛋。因為這種飼養鴨子的活動十分盛行,為了方便起見,臺灣北部地區甚至發展出「鴨船」——這種小船可以載著幾百隻鴨子,順著淡水河流域四處移動。許多在清末來臺的外國人看到這種情景後,都嘖嘖稱奇,把它當作是臺灣重要的特色,在他們的遊記或報告中記上一筆。1967年到臺灣北部旅行的英國生物學家科靈烏(Collingwood)就在他的遊記中記載,在今天臺北士林基隆河畔一帶,遇見許多養鴨人家的情景:

我們在河畔上遇見許多養鴨船,每隻鴨船都載著數百隻鴨子,準備到覓食地去,到了覓食地後,鴨子們散開覓食,由一個小男孩看守著,就這樣消磨一整天,鴨群整日在一起,到了晚上的時候,用毯子將它們蓋上,以船載它們回鴨寮去。

英國從1861年起,即派遣外交領事駐紮臺灣,幫忙辦理臺灣與英國間的事務。每一年,英國領事就必須撰寫有關臺灣的政治與經濟報告書(Taiwan Political & Economic Reports),向英國外交大臣與國會報告臺灣的地方情勢,這些文件記錄後來都被收藏在英國外交部的檔案館中,成為英國外交檔案的一部分,歷史學家稱之為《英國領事報告書》。因為養鴨業十分興盛,這些駐臺英國領事在報告中也不忘為這特殊的產業加以記錄,1892年英國副領事赫蘭(W.Holland)就在他的報告書中說,臺灣北部常可看見許多人家畜養的鴨群在河流裡游泳,每群約有五百隻,它們在河灘上的泥巴中覓食,並由鴨船載運到各地方去。許多淡水河的漁夫和漁船,不以捕魚為業,而是專門以打撈一種像是玉米螺(winkle)的貝類,供給他們養育的鴨子食用。而臺北一帶,為了供應大量的鴨雛讓人們飼養,還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行業——鴨雛繁殖業,因為鴨子天生不喜歡孵蛋,業者們得用竹子和泥巴搭建一個小小的房子,上面覆蓋茅草,裡頭擺著木槽,再把一個個剛產下的鴨蛋放置在木槽中,鴨蛋上下都以稻穀和炒熱的稻殼覆蓋,用這種十分經濟又有效的方法來孵化小鴨。

 
回頂端
 
探尋國家寶藏
國外檔案新知
檔案小智囊
 
小故事特蒐

鴨子是整個東亞世界普遍飼養的家禽之一,因為養鴨有許多優點,在清代時期的臺灣,不只是種水稻的農家會飼養鴨子當作家庭副業,甚至有許多人把飼養鴨子當作是主要職業,當時駐臺英國領事在報告書中也不忘為這特殊的產業加以記錄,成為英國外交檔案的一部分,且看這有趣的檔案小故事…詳全文

 
 
< 訂閱 取消訂閱 詳全文 訂閱 取消訂閱 聯絡我們 精彩回顧 徵稿訊息 回首頁 到檔案管理局 www.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