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樂活情報 精彩回顧徵稿訊息友善列印訂閱本報取消訂閱
書籤分享
扭轉「錢」坤-國幣演變的故事 No.84 發刊日:103年6月16日
檔案瑰寶
檔案知識+
檔案搶先報
回首頁
現在位置 : 首頁 > 檔案瑰寶

檔案瑰寶

扭轉「錢」坤-國幣演變的故事

本局國家檔案瑰寶展示面板

本局國家檔案瑰寶展示面板

為什麼我們現在使用的貨幣稱為「新臺幣」呢?這與民國38年的幣制改革有關,當時舊臺幣四萬元折換新臺幣一元,從此進入「新臺幣」時代。回顧民國以來,我國貨幣歷經多次演變,幣值劇烈消長,就讓我們從國家檔案之記載一探究竟!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組員 翁翊甯 
(原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科員)

我國歷朝各代沿用「銀兩」,「銀元」則自清末傳入後,開始在地方流通。民國(以下同)初年,割據的軍閥們各自鑄造貨幣,呈現幣值紊亂的情況,根據統計,當時流通的銀兩種類超過200種之多。由於各類銀兩成色、比重不一,各地商業往來必須先折合各種銀兩,交易手續浩繁,極不方便(註1)。

北伐統一後,因世界經濟大恐慌引起國際銀價劇烈波動,我國內部又爆發長江大水患與中原大戰,日本侵華戰禍接踵而來,使得全國農工商業發展停滯,社會經濟凋敝。22年3月,國民政府為了應付全球經濟危機,以及穩定國內金融秩序,擬具「銀本位幣鑄造條例草案」,實行「廢兩改元」,即以銀圓為單位,嘗試統一幣制(註2)。

23年美國通過「購銀法案」,大量收購全球白銀,我國白銀頓時大量外流。國民政府面對銀價高漲,決定放棄銀本位制,先將所有白銀收歸國有,並於24年11月實施法幣政策,由中央、中國、交通、農民等四家銀行發行的紙幣作為法定貨幣,以「法幣」取代白銀。

法幣政策使世界銀價的漲落未能直接影響我國,達到穩定金融秩序,裨益產業復甦。以前述四大銀行為首的「四行二局一庫」(含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及中央合作金庫),成為政府控制金融事業的有力工具,並促進當時國家資本的形成(註3)。

26年對日抗戰後,物價急遽飛漲,政府大量發行法幣而導致幣值急速下降。31年為了供應市面鈔券,將原用於支付關稅的「關金券」(圖1)折算法幣流通,一開始流通數量尚能控制,但隨著法幣快速貶值,信用崩潰,政府乃開始發行大面額關金券,從不同年代發行面額之變化,可知當時幣值波動之鉅。

圖1:19至37年關金券正面樣張
檔號:0019/000309/001
案名:中央銀行樣鈔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37年8月,因國共戰爭的緊張情勢出現了通貨膨脹,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圖2)取代法幣。從37年8月到38年5月,9個月間上海物價飛漲約644萬倍(圖3),金圓券發行的最高面額,從原先的壹佰元到後來的伍佰萬元,嚴重貶值使得金圓券發行宛如廢紙(註4)。38年7月行政院公布「銀元及銀元兌換券發行條例」,並頒定相關辦法(圖4、5、6),於廣州、重慶發行銀元券取代金圓券,恢復了銀本位制,規定金圓券五億元兌換銀元一元(圖7)。惟人民對紙幣已失去信心,許多機關也拒絕民眾採用銀元券繳納稅款,經濟全面崩潰。

圖2:37至38年金圓券正面樣張。
檔號:0019/000309/001
案名:中央銀行樣鈔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

圖3
檔號:0037/000312/1
案名:金圓券後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4:函請貴校惠假廣場以備開催棒球籃球比賽由

圖4
檔號:0038/000309/1
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圖5
檔號:0038/000309/1
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紅葉球員進場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圖6
檔號:0038/000309/1
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7:民國38年7月《前鋒日報》及《中央日報》相關新聞

圖7:民國38年7月《前鋒日報》及《中
    央日報》相關新聞
檔號:0037/000312/1
案名:金圓券後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灣省政府為穩定金融情勢,於38年6月改革幣制,公布「新臺幣發行辦法」,以舊臺幣四萬元折算新臺幣一元(圖8),並下令停止與中國大陸的匯兌往來,切斷兩岸經濟聯繫,惡性通貨膨脹始轉緩和。

不管是「金圓券五億元兌換銀元一元」,還是「舊臺幣四萬元折算新臺幣一元」,這樣的兌換比率令人咋舌。國幣面值演變的過程,有著時代的雪泥鴻爪,想瞭解更多國幣的故事嗎?歡迎您前往國家檔案資訊網探尋國幣演變的足跡!

圖8

圖8
檔號:0038/6/1/2/039
案由:為檢送本省幣制改革方案請查照
   由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line

註釋:

1.

趙蘭坪,《現代中國貨幣制度》(臺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44),頁61。

2.

李宇平,〈中國經濟恐慌與廢兩改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7(民88年6月):頁120。

3.

崔國華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93),頁13。

4.

劉精誠、李祖德,《貨幣史話》(臺北市:國家出版社,民92),頁195。

FB twitter plurk Google Bookm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