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瑰寶-撲瘧我最棒-得來不易的「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

撲瘧我最棒-得來不易的「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

打擺子,這個名詞對於X世代青年而言,是陌生
瘧疾,對於Y世代的孩子,依然遙遠
今天,讓我們ㄧ起來回顧~前人經歷了多少的艱辛,才有今日的美好家園

◎資料蒐集:應用服務組

 

光復初期,臺灣感染瘧疾之人數估計超過120萬人,佔當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瘧疾主要係經由雌瘧蚊叮咬人類時所傳染,患者會出現畏寒、發燒、出汗等疾狀,感覺忽冷忽熱,並因此引發劇烈顫抖,不自主地「打擺子」起來,因此俗稱「打擺子」。
由於瘧疾對臺灣為禍甚鉅,洛克裴勒基金會駐上海分部主任華德生R.B Watson)於 1946年來台和政府合作,於屏東潮州鄉創辦瘧疾研究中心(圖1)。隔年,又選擇南投水里和基隆兩個瘧疾較嚴重的流行區,設置野外研究站,相繼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及當地瘧蚊的觀察及研究。
為了展開撲瘧計畫,防瘧人員先收集日據時代的研究資料,再實地展開嬰兒、學童的血清檢驗及脾臟檢查,以瞭解各地區的流行率。
為撲殺病媒蚊,研究人員一度採取溪流自動沖流法,來沖刷在溪流間繁衍的孑孓,但成效不彰;於是進一步改採將DDT直接噴灑於水稻田及河流、圳溝之上,但此舉又不符合成本效益。直到研究人員發現,臺灣各地區瘧蚊日間偏好棲息於住屋或牛舍,因此,想出以DDT進行屋內壁面殘留噴灑的對策,也就是把殺蟲劑直接噴灑於家戶牆壁,利用藥性殘留,讓叮咬人體後飛到牆壁暫時棲息的短小瘧蚊,一沾到DDT自然死亡,這種策略果然奏效,以往猖獗流行的瘧疾,由於大規模噴灑DDT後而得到完全控制。
經過多年的努力,至民國54年,臺灣已達瘧疾根除階段,經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地區自民國54年12月1日為瘧疾根除地區,並於同年12月4日派遣總署副署長席格爾(Miltan P. Siegle)來臺,頒發「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此項防瘧工作的成功,聲譽遠播世界各地,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多數國家皆曾派員來臺研習防瘧工作。

 

台灣省瘧疾研究所潮州分所 瘧疾研究所人員進行瘧疾調查
圖1  臺灣省瘧疾研究所潮州分所〈轉載自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 圖2  瘧疾研究所人員進行瘧疾調查〈轉載自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
撲殺幼蚊 DDT噴射隊
圖3  撲殺幼蚊〈轉載自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 圖4  DDT噴射隊〈轉載自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
   
內政部呈報台灣省撲滅瘧疾情形 內政部呈報台灣省撲滅瘧疾情形
圖5  內政部呈報臺灣省撲滅瘧疾情形〈檔案來源機關:國史館;檔號:081/1057/1〉
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  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
圖6  臺灣地區瘧疾根除證書〈檔案來源機關:國史館;檔號:081/1057/1〉

 

想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行政院衛生署,《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1945~1995》(臺北市:衛生署,民86),頁32-33、35-37。
2.財團法人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網頁(http://www.taiwan-for-who.org.tw/chinese/medical/paludism/index.asp)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