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特蒐-賽馬•威士忌•聖誕大餐──清法戰爭期間在台洋人生活點滴

賽馬•威士忌•聖誕大餐──清法戰爭期間在台洋人生活點滴

西元1884~1885年之清法戰爭,法國為了取得談判籌碼,兼獲得軍艦的動力─煤炭,其艦隊於1884年10月初攻下基隆,然在淡水吃了敗戰後,即於當年10月23日至隔年4月15日間封鎖台灣。封鎖期間,享有特權的洋人於聖誕佳節仍享受豐富大餐:大片牛肉、火雞、肥嘟嘟的閹雞、派、布丁、烤餅等美食堆滿桌面,還喝了不少酒。……

◎作者:陳政三,摘錄自《檔案的故事第三集》
(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4),頁77-82。

光緒10年至11年(西元1884~1885年),清法主戰場在北越,為了取得談判籌碼,兼獲得軍艦的動力—煤炭,法國艦隊在1884年10月初攻下基隆,但卻在淡水吃了敗戰,於是展開從當年10月23日起,迄隔年4月15日間的封鎖台灣。

這可苦了住在台灣的所有人,包括英國領事館員、海關洋職員、傳教士,以及洋商。北部的實際封鎖比南部的紙上封鎖嚴格多了,所以住在北台的洋人個個叫苦連天。號稱「台灣烏龍茶之父」的英國茶商陶德(John Dodd)留下寶貴的日記,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1888),筆者曾將之譯註成《北台封鎖記》出版。內容不但對當時官場文化、淡水砲戰、兩軍對峙、茶葉製造及輸出等多所著墨,對庶民百姓、平埔族及山區原住民、在台洋人等更是描寫深入,可說是極有參考價值,可讀性頗高的歷史檔案文獻。

清法衝突尚未正式爆發,有錢的台灣富商早就舉家出走、內渡大陸,留下來的是哪裡也走不了、也沒這念頭的尋常百姓,還有湘、淮守軍、就地募集的台勇;任務在身的英領事館員、大清海關洋職員;早已居台多年、根留台灣的馬偕(G. L. MacKay)、甘為霖(W. Campbell)等牧師。當時已在台20年的陶德割捨不下寶順洋行(Dodd & Co.),也就糊裡糊塗的留下來,跟是否「愛台」無關。

也幸好如此,為我們留下官方檔案不容易看到的資料。譬如陶德記載劉銘傳帶著1,000名士兵從基隆敗逃到艋舺,有意挾帶珠寶、金銀、細軟、糧秣,再往南逃到30哩外的竹塹(新竹),但被艋舺民眾發現,他們抓住劉銘傳,把他軟禁在龍山寺。他可有亂寫?根據大清《法軍侵台檔》,內有淡水海關稅務司法來格(E. Farrago)的稟報,寫得更露骨:「劉爵帥退至板加(艋舺)地方,該地人民怒而圍之;捉爵帥髮,由轎中拽出肆毆,且詬之為漢奸、為懦夫。」另外,他以「新建城牆」(the new walled city)稱台北市,讓我們可以不用考據,即可得知台北城牆完成於光緒10年(1884)年底;雖然迄今還有人搞錯正確年代。

封鎖期間,洋商日夜盼望法艦垂憐,放行船隻,好讓茶葉得以輸出,也可帶來抵萬金的家書,以及填飽肚子的補給品。隨著管制越來越嚴,大家只好勒緊褲帶過活,偶而看見一艘地平線出現的船蹤,相邀打賭是哪國船舶,不過往往是艘「顧人怨」的法國軍艦。有位發戰爭財的本地「奸商」搞了一些東西,讓洋人得以苟延殘喘,但也狠心的大敲竹槓:麵粉每袋4美元、馬鈴薯一擔(piocul,100斤,約60.52公斤)7元2角、煤油每瓶由2元漲到5元。要蠟蠋嗎?對不起,缺貨。火柴漲了一倍,食物平均漲幅三到四成。這就為我們留下當時物價資料。

陶德憤恨地寫到:「只剩幾瓶威士忌(whiskey)解饞,至於紅酒、啤酒、雪莉酒,已成留存於記憶中的美好懷念。那些暗藏酒或雪茄的傢伙,都成了令人作噁的吝嗇鬼;他們即使仍有12到20瓶存貨,也會騙說只剩一瓶。」

Whiskey指的是美國威士忌,與無e字、英國產的whisky不同,從他的用字遣詞可看出當時台美貿易已經相當發達。而根據1882~1891年大清海關檔案資料顯示,淡水港每年出口貨物總平均值為2,971,376海關兩,其中茶葉佔93.8%,達2,788,576海關兩;居茶葉外銷最大宗的烏龍茶有百分之九十輸往美國。從美國輸入以麵粉、煤油為主,順便就運來一些威士忌。

幸好享有特權的洋人,沒忘記嗷嗷待哺的洋商,於是他們仍享受到豐富的耶誕大餐:一大片牛肉、奢華的火雞、肥嘟嘟的閹雞、派、布丁、烤餅等美食堆滿桌面,還喝了不少酒。洋人在封鎖期仍不忘苦中作樂,當年12月29日舉行了在地洋人、英國砲船金龜子號(Cockchafer)水兵與淡水地方人士的划船賽;隔年(1885)3月5日舉行英兵武術表演、丟擲砲彈頭、騎人打仗、拔河比賽;4月2日在當時的板球場,目前的淡水高爾夫球場,舉行運動大會,壓軸的是「賽馬」,由二人分騎小馬和驢子在長400碼的跑道競賽。賽馬似乎是英國人生活的一部份,只要有幾打英國人住的地方,必然有賽馬場賽馬。清末在台洋人也有養馬的習慣,甚至跨海遠赴廈門、福州比賽。不只賽馬,其他如板球、打獵、探險,也都是洋商的休閒活動;只不過戰爭期間,比較沒心情,也較不方便做這些娛樂罷了。

封鎖解除,陶德贊不絕口、在淡水擊敗法國登陸部隊的孫開華將軍,為示慶祝,6月17日特別在淡水舉辦龍舟賽,附近各庄村民、清兵、洋商等都共襄盛舉。早期民間有句俗謠:「西仔反後在滬尾,提督叫眾龍船去彼(音靴)扒,第一會扒是洲尾,贏過十三庄頭家」,這句俗謠不但印證了陶德的說法,而且顯示當年贏得第一名的是洲尾庄(今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附近)的船夫。他在1885年6月25日(農曆5月13日),記載大稻埕(今迪化街附近)慶祝城隍爺生日的情形,人們以牛車或人力車裝飾成藝閣,上有孩童扮成民間傳說人物,不少人遠從各地前來朝拜或觀賞迎神巡境,萬頭鑽動,盛況空前。

長居北台的馬偕牧師,在1884年10月2日法艦首次砲擊淡水後,即因急性腦膜炎,發高燒臥病數日,他在《遙遠的福爾摩沙》(From Far Formosa)書中提到能夠痊癒,完全是陶德把所有庫存的冰塊全給他退燒,才能保住性命,可見洋商平日生活奢華的程度。由前面所述,可以略窺十九世紀末期,在台洋人挺有意思的日常生活點滴。

歡迎您對檔案樂活情報提出寶貴建議,請聯絡:alohas@archives.gov.tw